新闻中心
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

教研教改促发展,三新双减再推进(十七)

发布时间:2024-01-11
点击:61

进一步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深化“三新”背景下的教学改革,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着力提升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,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,我校开展“教研教改促发展,三新双减再推进”学科融合教学展示系列活动,以“学科融合教学”探索育人新模式。 

1月4日,由语文学科中心付瑕老师带来展示课《一个时代•一个人》。在专家的指导下,语文学科中心全体教师群策群力,细致打磨,共同研讨如何围绕“个人与时代”这一主题,在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上,将政治哲学观点和历史知识融入到课堂中,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,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是语言文字与辩证思考的综合体。

在研课磨课环节中,我校特别邀请陕西省教学名师胡再平老师进行点评指导。胡老师肯定了本节课学科融合的方式和课堂生成的效果,在充分的学生活动过程中,达到了较为有效的学科融合。同时也指出,如果将本课主题表述为“一个时代•一个人”更加合乎政治哲学中的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”的观点,而且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事例,体会身处时代洪流下一个“个体”该如何自处。这样,一个哲学命题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,使语文的课堂更加真实和高效,以此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思考。

全体高中文科老师共同观摩由语文学科付瑕老师带来的展示课“一个时代•一个人”。付老师以学校古诗词吟唱活动中的《如梦令•昨夜雨疏风骤》为导入,引出本节课的课题——李清照专题文学史课,并利用地理地图和年代分析李清照的生平足迹和创作阶段,培养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;其次,选取了六首极具代表“易安体”风格的词作,让学生将阅读感受转化为形象化语言,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;同时,以“时代对个人命运及词作的影响”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的“显”与“隐”、主题的“家”与“国”之间的关系。接下来,展示学生课前“个人存在在时代面前是否有意义”这一演讲稿,并结合政治哲学“个人与时代”的唯物史观,引导学生正确一扫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这一千古之悲,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和英雄史观。

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动手、动脑思考历史文学现象,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、合作探究和表述展示的能力,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个性表达,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,在讲评鉴赏过程中,注意关联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,挖掘情感共鸣的触发点。在授课形式上,注意给予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,尊重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的二次创作的成果,给学生以充分的阅读体验与展示的空间,调动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的积极性。

评课环节,五位老师分别从英语学科、政治学科、地理学科、历史学科、语文学科角度进行了评课交流。大家从教学立意到课程设计,从教学目标到学科融合对本节课进行了逐一点评。大家认为,本节课无论从课堂设计、还是主题升华,还有师生互动和分析方法都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,将政治、历史、地理等学科的充分融合,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,让学生充分讨论,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,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。 

“一所好学校就是一个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。”教务处王明政主任在最后总结道,本节课作为本学期最后一节学科融合课,做到了“共学共研共提升学科融合谱芬芳”,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融合活动,是学校构建“三个课堂”课程改革其中一个方面。学科融合活动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研发机制,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,希望教师们能通过学科融科系列活动,探索跨学科联合教研,在“共同备课、协商上课”的共建中,开发“主题鲜明、问题真实”的跨学科学习活动,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出新的贡献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